跳到中央內容區塊
選單
:::
:::

千年陶藝
搜主題

臺灣中部地區是考古學研究重心之一,目前已知遺址有兩百多處,分布地形包括沿海平原、大肚及八卦臺地、臺中平原、丘陵區及高海拔區山地,史前文化相有大坌坑文化(6,000-4,500B.P.)、牛罵頭文化(4,500-3,000B.P.)、營埔文化(3,000-1,600B.P.)、番仔園文化(1,600-400B.P.)。

本次展出「番仔園文化」中扮演精采角色的日用陶器,標本選自西屯區惠來遺址及南屯區麻糍埔遺址。番仔園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,文化表現複雜與多樣性,當時葬式多為俯身葬,遺物種類包含石器、陶器、生態遺留、骨角器、貝塚等。此時期島內、大陸、東南亞具有大量貿易行為,交易鐵器、琉璃珠、瑪瑙珠、鹿皮等珍貴材料。 

番仔園文化展現了精良的製陶技術,其陶類以灰黑夾砂陶為主,器型多元,包括罐、缽、瓶、盆、瓢、杯、蓋等,技法純熟,常以工具拍印或壓印於口緣內外及器腹中段,形成連續或帶狀的單一紋飾或複合紋飾,例如:刺點紋、劃紋、波浪紋、圈印紋、方格紋、魚骨紋、櫛點紋、櫛劃紋、櫛波紋等,精緻的紋飾顯示了千年前工匠的卓越手藝。

相關標籤:
延伸閱讀
2024/03/12 更新